【小小故事博大家一乐!!!】
(一):26岁的张丹,“相亲对象相中了侄女”
今年春节,老家人给我安排了个“好日子”——正月初四,相亲。
我26岁,在郑州做汽车销售。虽然爸妈嘴上总说不催,可每年回老家过年,都少不了亲戚朋友的轮番上阵。今年情况更夸张,仿佛我就是那颗熟透的柿子,他们见了都忍不住捏一捏,嘟囔两句:“再不找,可就晚了!”
老实说,我这次回来对相亲也没抱什么希望。爸妈口中的“合适”,往往意味着我一看就不合适。为了让自己显得不那么“孤单”,我干脆叫上了堂哥堂嫂,拉上了还在上大学的小侄女一起壮胆。
下午一点半,我和家人到了约定的见面地点——镇上超市门口。还没到,堂嫂就给我鼓劲:“淡定点,年轻人多认识一个朋友没坏处。”我心里暗暗发笑,她还真把这当成走亲戚了。
我们刚站定,媒人就带着男方到了。男生高高胖胖,看起来有些腼腆,穿得倒是挺整齐,身边也跟了几个家人,气氛还真像赶庙会一样热闹。
媒人像主持人似地给双方做了介绍,但不知道是我神色不够“热情”,还是他话里介绍不清楚,总之男方的眼神从一开始就没盯准我,而是悄悄溜向了我的小侄女。
接下来一切就跟剧本跑偏了似的。
相亲一开始一般都会互相加微信,这次也不例外。我正准备掏出手机,却见对方先把微信二维码递到了小侄女面前。小侄女愣了愣,看了我一眼,似乎有点小窘迫。堂哥憋着笑在旁边看热闹,堂嫂更直接,给小侄女使了个眼色,让她加上“做个样子”。
小侄女表情羞涩地接过手机,一脸无奈地扫了微信。看着对方给她发的第一句“你好”,我差点笑出声来。场面一度僵持,我倒像是个临时“配角”。
看着他们聊起来,我也索性上了车,透过车窗看着这出好戏。我的心里五味杂陈,旁边堂哥笑得直不起腰。我趁机嘀咕:“这也算是相亲?”
等了半小时,看到他们还在“热聊”,我忍不住下车走到小侄女身边,故意作出吃醋的样子,把她拉到一旁问:“瞧你,还挺受欢迎啊?打算什么时候介绍给我当小妹夫啊?”小侄女一脸窘迫地看着我,脸涨得通红,见我不依不饶地调侃,立刻羞涩地躲到了堂嫂身后。
回家路上,堂哥又忍不住调侃我:“丹啊,你这次可亏了,陪着跑一趟,反倒成了侄女的‘助攻’。”我摆摆手,苦笑着回了句:“这场相亲的‘迷途’,注定和我无关了。”
其实在我们那里,相亲有时候就是走个过场。大家见个面,互加个微信,留下个后续的机会。只是这次的“抢戏”把我推到了热闹之外,成了全场的“背景”。
我觉得无所谓,相亲这件事嘛,虽然亲戚们热衷,但能不能遇到对的那个人,完全是另一回事。要不怎么说,“都是被挑剩下的”呢?
(二):30岁女白领桃子,“婚礼上被安排两场相亲”
过年是个热闹的节日,但对我来说,热闹之外还意味着“安排”。作为一个在上海工作的30岁“剩女”,回到安徽老家简直像走进了相亲的“围城”。
这次回家,第一场安排就发生在婚礼上。我还真没想到,参加个亲戚的婚礼都能顺便给我安排相亲——这种事情恐怕也只有老家才这么讲“效率”了。
我到婚礼现场,刚坐下,旁边的一个远房阿姨突然开始对我“念叨”:“桃子啊,哎哟,30了还不着急呢?你看看对面那个小伙子,正好也是单身,怎么样?要不要互相认识一下?”
我一听就明白了,笑了笑,“阿姨,您别逗我了。”其实阿姨早有备而来,拉着我过去直接介绍给那个小伙子。对方看上去挺腼腆的,随便寒暄了几句,我们互加了微信。阿姨还挺满意,嘱咐我以后要多联系。
婚礼散场,刚准备走,另一个亲戚又来凑热闹。“桃子啊,今天是不是你桃花运啊?我还有个朋友的朋友也不错,要不要试试?”说着就把我拉去见了第二个小伙子。
我跟第二个小伙子也加了微信,场面虽然有点尴尬,但彼此都习以为常。大家彼此礼貌地点头,又寒暄几句,互留微信“方便联系”。不过心里其实都清楚,这种“点头之交”八成是没下文的。
回到家,我坐在沙发上刷朋友圈,忽然看到一个朋友分享的“脱单调研报告”,研究显示男性在30岁之后比女性更急着脱单。我想了想,不禁笑了。
30岁了,家里人的期望是很重,但说实话,我并不特别着急。虽然之前家里人偶尔会“插手”我这事儿,但看到我不太在意,他们也逐渐放手了。毕竟,单身不代表焦虑,相亲不代表着急。对于很多我这种年纪的女生来说,自己心里有数反倒更重要。
这次的婚礼“即兴相亲”也让我想起了自己过去参加的那些相亲会。我有时挺疑惑,为什么总有人觉得,女生在这种场合就会突然被“惊喜”击中?其实,真心话是,类似的安排只让我更清楚,真正的缘分是等不来的。
不过,虽说年后才两天,我表弟已经热心地联系上他那位“各方面都不错”的朋友,打算给我再安排一次“正式相亲”。不管怎样,我还挺期待的——虽然是异地,但或许真的会带来点新鲜感呢?
(三):40岁单亲妈妈西西,“用‘高富帅’吓退媒人”
我叫西西,今年40岁,是长沙一位销售人员。9年前,我失去了丈夫,带着年幼的女儿独自生活,艰难的日子渐渐熬过来了,但生活依然是没完没了的“考验”。我不缺亲戚朋友给我介绍对象,却始终没有遇到真正能走到一起的那个人。
去年春节,家人热情洋溢地给我介绍了一个小伙子,外表还行,但谈话不多。交往没多久就开始有些尴尬,他要我退回所有送的礼物,甚至包括交往期间的红包。我晾了他两个月,实在不胜其烦,最后也懒得计较,还是给他退了。自此以后,我对婚姻与爱情的理解变了许多,也对自己更有了清晰的要求。
今年春节,家里的热情并未减退。父亲的一位老战友得知我还单身,热心地给我推荐了两个“同病相怜”的对象,都是离异带娃。第一个男士,水电工出身,家里快拆迁了,据说能分到100万的补偿款;第二个有退休教师父母的照顾,家里条件稍微优越一些。
听着父亲战友热情洋溢地“推销”,我心里并没有太多波动。或许是经历多了,已经习惯了这种“被安排”的感觉。就像生活给的每一道坎儿,我能扛过去一部分,但也懒得回应另一部分。水电工和拆迁款的诱惑,还有教师家庭的所谓“保障”,这种话题从来让我提不起兴趣。
而且我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“内幕”:拆迁补偿款?大部分情况下,拆迁过后钱很快会花得一干二净——特别是有些人家对钱的概念和规划是零的时候,这种“有钱”的幻想总会在一两年后变得一贫如洗。至于那位教师家庭的男士,我打听下来发现,他的孩子有先天智力缺陷,而这是因为他与前妻是近亲结婚。我觉得,这些“不寻常”的家庭问题不该由我来承担。
不过,父亲战友却一再劝我:“你要对对方宽容些,别太挑了。男方家里条件不错,而且,毕竟你也不年轻了,咱不能老盯着小伙子去选啊。将来你也得想想女儿的生活,找个男人给你们母女俩一份依靠,不是挺好的嘛?”
这话听着刺耳,却又是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。对他们来说,单亲妈妈和女儿总该有个“依靠”,可他们从没想过,一个人生活并不等于我就需要施舍似的“依靠”。
被这样念叨了好几天,我也终于失去了耐性。于是,在父亲战友又一次打电话来的时候,我直接说道:“伯伯,我现在想找的对象得有大学本科毕业,资产过千万,还要长得帅。不符合这些条件的,就算了吧。”对面沉默了几秒钟,接着敷衍地说了句“行吧”,然后迅速挂了电话。自那之后,他也不再提这事,手机终于安静下来。
其实,我知道自己这样的回答很“顶撞”,可我有自己的底线,生活让我清楚地明白什么样的人适合我、什么样的不合适。我并不是不考虑婚姻,而是对差距太大的相亲对象确实难以接受。再怎么说,未来的另一半,哪怕未必能多富有、出类拔萃,也不能成天想着靠家里人养活。我不觉得自己要求太多,只是学会了尊重自己需要的底线。
我有个朋友小梅,她和我同龄,离婚后独自带着儿子生活,也被安排了不少“好心人”推荐的对象。我们常常聊这些话题,她吐槽的次数不比我少。
有一次她说:“很多人介绍对象时,仿佛我们女人‘四十多岁’就得赶紧嫁人。可不管再怎么催,我不会为了‘搭伙’去和谁凑合过日子。上次那位带着两个孩子过来,说希望我能‘帮衬一下’。我就问他一句,凭什么?我自己过得挺好,不需要谁‘帮衬’。”小梅的话逗得我哈哈大笑,确实,外人总爱认为,我们这些女人过了三十岁再带个孩子,就该“勉强成家”。可每次我们在“安排”里兜兜转转,最后带给我们的不过是一地鸡毛。
和小梅聊完后,我心里更清楚,我要的不是“差不多”或“将就”。生活已经教会我,自食其力没什么不对,也不必为了谁去改变自己。
我40岁了,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。我的生活并不算富裕,可有房有车,有自己的一点积蓄,也有销售工作带来的稳定收入。我不是没有幻想过爱情,只是爱情不是一个人“打拼”的一部分,不是非要找一个不合适的人一起来“撑着”生活。
很多人觉得我们这些单亲妈妈很难“嫁”,但我始终认为,那些不合适的婚姻只会让我的人生更艰难。比起委曲求全,我更愿意带着孩子朝自己选的方向努力。有人会嘲讽我说这是“硬气”,但我并不在乎。我见过太多原本生活得还不错的单亲妈妈,被不合适的婚姻拖得精疲力尽,而对我来说,这种“硬气”是我和女儿赖以生存的信念。
我不想为了符合“传统”而将就一段没有爱的婚姻。毕竟,将就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,而是制造新问题的开始。我有我的骄傲,即使单身一人,也能靠自己的双手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。
关注小编,每天有推荐,量大不愁书荒,品质也有保障,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,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,让我们共享好书!
象泰配资-股票配资导航-炒股票加杠杆-股票账户怎么开通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